一個合格的翻譯應該是什么樣的呢?一個合格的翻譯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最重要的是信息傳達要及時準確,好的譯者會選擇和自己氣質相近的原文去翻譯,就筆譯來說,要能掌握好語境,讓讀者感受到原作的魅力,口譯要能hold住場,把控好場面氛圍。這些都需要強大的學習能力作為支撐,優秀的中文能力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點,但這對一個翻譯的養成至關重要,甚至說它可以決定一個翻譯到底可以走多遠。
翻譯行業容易有一種尷尬,外行評論內行。客戶的角度,是翻譯市場的尷尬之一,很多客戶,并不懂翻譯,甚至不懂外語,但翻譯是否合格由他們定義,所以客戶需要不斷的被educate,讓他們知道你的付出,糾正不良的價格形成體系。
不合格的譯文被看成作品,中間經歷了那些漏洞?
總體而言是因為現在的翻譯行業缺乏行業規范,或者也可以歸結為是出版行業的問題。
現在翻譯的市場混亂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翻譯水品的混亂。最初翻譯市場的需求是很大的,高薪的名頭吸引了很多人涌入這個行業,結果供大于求;加之外語專業大量增設擴招,大批參差不齊的畢業生涌入市場,基數大了,濫竽充數的概率也相應提高了。除了國際上獲獎引起轟動的作品,一般的引進圖書沒有足夠的關注度,比如,《喬布斯傳》的中文版,前后翻譯風格不一致,用詞不當處都有,有趕工翻譯的嫌疑。但另一方面,出版行業也有其心酸和無奈,“圖書翻譯不是不愿花時間和錢 而是整個行業本身利潤就微薄,根本沒有時間和錢。” 所以行業需要監督規范,翻譯質量需要實行標準評判。
翻譯價格低原因探尋?
大量學生做的兼職筆譯,價格過低;翻譯的輔助軟件提升;五分之一的翻譯需繳納的稅都是市場價格低的原因。不過嘉賓們都表示,機器不可能代替人工翻譯,人工智能取代人去做技術翻譯是高效的表現。“因為翻譯不僅僅溝通語言,更重要的是加強文化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是機器難以辦到的事情。”
翻譯如何突破自我?
一,不斷提升自己,站在金字塔的最高端;二,就是利用翻譯工作帶來的資源優勢,結合自身興趣,轉行。語言專業學習者最終從事純翻譯工作的人基本上是鳳毛麟角,大部分人還是選擇當老師或者從事和外語相關的工作,例如國際法或者國際新聞方向不失為很好的選擇。比起英語,雖然小語種的起點比英文高,但由于圈子更小,機會也相應少一些。
大時代下為何經典翻譯難尋蹤跡?
曾經的經典譯作很多是老翻譯家一個字一個字摳出來的,現在卻很少有沉下心來安心翻譯的譯者了。時代節奏太快,圖書出版市場不允許等待,“給你三年時間,盜版書早就賣瘋了。所以就三個月,出來什么是什么。”翻譯的價格一再被壓縮,翻譯人才大量流失,過去那個翻譯幾本書就能在北京買套房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這個浮躁的,沒有安全感的時代里,能夠靜下心來做翻譯并成大家的,一定要心安氣定神閑,沒有后顧之憂,才能安心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