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人才并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國際化人才應具備以下特定的素質和能力:具有比較寬廣的國際視野,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一定的創新能力,掌握本專業領域基本知識和最新知識、技術與信息動態,了解本專業領域的國際規則和慣例,具有參與國際競爭的勇氣和能國際化人才并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國際化人才應具備以下特定的素質和能力:具有比較寬廣的國際視野,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一定的創新能力,掌握本專業領域基本知識和最新知識、技術與信息動態,了解本專業領域的國際規則和慣例,具有參與國際競爭的勇氣和能力,熟悉中外文化,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及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具備較強的運用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心理素質和愛國情懷。
國際化并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標準。有的學者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視為三個不同的層面,認為在本科教育階段學生具備國際視野就可以了。筆者認為,這是同一層面的三個方面:是否具有國際視野事關學生素質,是否通曉相關專業領域的國際規則事關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否參與相關專業領域的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事關學生能力。
素質、知識和能力培養三位一體,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階段擁有不同的內涵和要求。
具體專業應適當細化國際化要求,如商務英語本科專業就可表述為“通曉國際商務規則”和“能夠參與國際商務競爭”。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如果不具備上述素質、知識和能力就會流于平庸,缺乏競爭力。
關于共核和專門知識:共核系指各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中共同的部分,例如在能力方面,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中英文基本功、較強的思辨能力、創新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能熟練運用信息通信技術、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能力等;在素質養成方面,培養學生的語言素質、文化素質、道德修養、道德修養、國際視野和愛國情懷等。在專門知識和專門技能方面,各校培養的學生可能會存在明顯的差異。
新形勢對英語專業人才的知識和能力的專業化和復合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校應發現并細分國家需求,根據已經發生變化的情況精確定義專門知識和專門技能的內涵。
英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國家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需求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學校應以滿足國家需求為使命,從國家對英語人才的總需求中,發現并滿足“細分的”需求,因校而異,形成合力,培養出特色鮮明的各類英語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