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頂層設計和英語教育的支撐 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歷程雖歷經曲折和艱辛,但總體而言,國家的頂層設計者站在歷史和全球的高度,審時度勢,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國家戰略目標。 以外經貿事業為例,中共中央1956年提出要出口一部分消費物資換回工業建設所需要國家的頂層設計和英語教育的支撐
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歷程雖歷經曲折和艱辛,但總體而言,國家的頂層設計者站在歷史和全球的高度,審時度勢,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國家戰略目標。
以外經貿事業為例,中共中央1956年提出要“出口一部分消費物資換回工業建設所需要的機器裝備”;1982年確立了“對外開放”的戰略方針,并提出,“要盡可能地多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外國資金
進行建設”;1987年提出要進一步擴展同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與貿易交流,多方位地開拓國際市場,積極發展旅游業,發展勞務出口和技術出口,努力增加非貿易外匯收入,并提出中外合資、合
作經營和外商獨資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1992年提出,對外開放的地域要擴大,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開放的格局,利用外資的領域要拓寬,積極擴大我國企業的對
外投資和跨國經營;1997年提出,要“有步驟地推進服務業的對外開放......要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2003年提出,要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積
極參與區域經濟交流和合作;2007年提出: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支持完善國
際貿易和金融體制,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通過磋商協作妥善處理經貿摩擦。包括但不僅限于上述戰略目標都需要外語人才,特別是英語專業人才的直接支撐。
為滿足國家需求,高教界在機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招生數量等方面不斷對持續擴大和深化的需求做出適應性調整。
仍以外經貿事業為例,在機構設置方面,1951年中央貿易部設立北京對外貿易學院;1958年,上海外國語學院增設有英、德、法、日、阿拉伯、西班牙6個語種的外貿外語系,以培養熟練掌握
外語、具備外貿基本知識的外貿干部和外語人才;1960年對外貿易部設立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上海外語學院外貿外語系整體并入新成立的上海對外貿易學院;1980年和1983年對外經濟貿易部先后設
立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和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上述四所對外貿易學院都設有外貿英語專業,其核心課程包括外貿英語函電、外貿英語會話、外貿應用文寫作、進出口實務等。
上述學校培養的外貿英語專業人才基本滿足了當時規模不大的對外貿易事業對外貿英語人才的需求。